文章
可愛大熊貓
大熊貓趣聞
    
臨床心理學家:孩子出現6個跡象,說明媽媽教育的很好
2020/01/22

ADVERTISEMENT

6個跡象衡量評判:你作為父母,育兒上將越來越趨於正確,可能會獲得養育上的成功。

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納德·范·德·林登(Nadene van der Linden)在美國的一個心理/育兒刊物《( Motherly)的一篇文章中分享了幾個跡象,說明父母如果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良好的養育方式,包括 開放的親子關係,能夠對彼此道歉的能力以及 雙方的身心健康互相能接納建設性的批評,將在養育方面獲得成功。[1]

1- 你的孩子在你面前敞開心扉,向你展現出各種情感

有時,我們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,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很困難的。我們有時候出奇一致的會對孩子的臭脾氣表示無奈,對孩子進行批評和說教。然而,咱不妨換個角度看,如果她即使有心事也從來不向你表現出她的情感時,你是否還更應該擔心呢?

美國頗受歡迎的臨床心理學家—— 納德·范·德·林登(Nadene van der Linden)也表明:通常,當孩子向父母隱瞞自己的感情時,這是父母與子女關係中存在重大問題的跡象。

所以說,如果孩子能在你面前,放心地表現出 憤怒,悲傷或恐懼的情緒時,說明她對父母親在情感上安全感,算是一個​好兆頭。而我們要做的,恰恰不是用更高的聲音蓋過她,喊道:“閉嘴,你太不禮貌了!你怎麼這麼不知道感恩?”而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上的表現,接納她的感覺,而後才是疏通。

ADVERTISEMENT

“孩子,從你用腳用力踢牆、摔門之類的方式可以看出,你非常生氣。你能告訴我,這是因為爸爸媽媽做了什麼不好的事讓你感覺難受嗎?還是你在哪裡遇到了別的困難呢?能說出來嗎?我們是一家人,我們一起解決它。”(怎麼?覺得說這些彆扭麼?其實你不一定要按照原話說出來,而是教會我們,這句話裡包含了首先接納孩子的感受,而後是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,和孩子溝通。)

告訴孩子,你作為她的爸爸媽媽,是可以幫助調節她的感受,妥善處理問題的。並且你通過她的行為已經多少瞭解她的觀點了。即使她當前的方法不太正確,但下次不允許這樣表達情緒了,你會給更好的建議來發洩。

如果做到了以上這個,那麼,每當你的孩子感到悲傷或經歷了困難折磨的時候,她還能向父母求助,向父母敞開心扉。尤其是關於悲傷,沮喪或令人失望的一些經歷時,還有一個大後方支持著她。

2- 孩子與爸爸媽媽交談時,不必擔心你們的反應,受傷或遇到問題時,孩子會主動來找您。

當一個孩子可以不用擔心自己“該如何與父母自由交談”時,這意味著彼此之間的關係是 “接受,開放和靈活的”。即使孩子談論了父母不一定喜歡的感受或想法,父母也會盡力保持鎮定而不是反應過度/過激。雖然這有一點難度,父母沒辦法時時刻刻都是心態平和的。然而,如果能盡力做到這一點,這意味著父母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了一個“安全”的種子,是她的後盾和永遠支持她的人。

ADVERTISEMENT

她可以在需要幫助時隨時隨意第一個想到父母。

(別急著否定,真的有許多孩子遇到事情不敢回家告訴父母的,這種情況如果經常發生,父母就要開始反思自己給孩子的教育了。)

3-父母能給到孩子建設性的批評,而且孩子願意聽。

臨床心理醫生范德·林登(van der Linden)認為,父母在批評教育孩子時,最好不要帶著自己過激的情緒,出色的父母一般是:

“給出關於孩子具體行為的【非批判性】的評價和回饋,並避免使用諸如【壞】,【頑皮】,【貪心】和【懶惰】這樣的標籤,給孩子貼標籤,其實是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,孩子反而越批評越糟糕,越自卑或者越暴躁!”

換句話說,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,要堅持:“不帶誘惑的深情,不帶情緒的表達!”

比如,你的孩子在家人還沒到齊之前,就早早地先吃掉了所有的巧克力味道的餅乾,那麼一位懂兒童教育,善於溝通的父母會專注于這種行為的非批判性評論:“您等不及共用就吃掉了所有的巧克力餅乾。在我們家裡,與兄弟姐妹親人們同住,互相分享很重要。

ADVERTISEMENT

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家庭呢?我們家的傳統是:有福同享,有難同擔!……”

如果你的孩子不遵循指令,你給她的是對自己的思考,而不是嚴厲的控制和管教 你的評價專注於她錯誤的行為,讓她明白自己做錯了。指出犯錯在所難免,但要對自己的舉動、行為知道後果,並承擔一部分後果。

而你如果只是憤怒,不由自主的說“你這個貪婪的女孩。去你的房間給我好好反省!”這可能對孩子的教育並沒有積極的作業,孩子感受到了你的憤怒,卻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。

4-“父母都在等兒女一句感謝,兒女卻在等父母一句抱歉!”作為父母,你得知道怎麼說“對不起”!

“一個孩子的出生,同時也造就了一對父母!”都是第一次當這個孩子的父母,有時候我們也會犯錯,也許有時候會忍不住發脾氣並對孩子大吼大叫,或者說出一些言不由衷的重話。

心理專家范·德·林登說: “當這種大喊大叫事情發生時,對於父母來說,承擔責任至關緊要-這是令人敬畏的育兒標誌。”這和我們中國的“打一下,也要給一顆糖”的教育原則不謀而合。教育孩子不是純發洩情緒,事後的曉之以情、動之以理同樣重要。

不太瞭解該怎麼做?美國臨床心理專家范·德·林登寫道:“可以與您的孩子討論您希望孩子如何處理當下犯錯的情況,但是如果先前對她情緒上造成的壓力很抱歉!剛才太凶了…” “解釋您由於太愛孩子而著急了,一些糟糕的情緒很不好,它阻礙了您以應有的方式做出回應…”

ADVERTISEMENT

一位有語言藝術的媽媽跟孩子說道:“孩子,媽媽也有好的和糟糕的一面,當你犯錯時,我會被壞情緒控制,我心中有一個魔鬼會跑出來,可能會嚇到你,但這並不影響我愛你,我希望你變得更好的心情。”

簡單地說聲“對不起”是對您的孩子問責制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事後彌補方法。

5-您接納、支持孩子的愛好和興趣。

追求興趣和才華可以幫助孩子感受到主人翁的意識和成就感。作為父母,我們同樣對他有期待,可能對孩子有夢想“她該成為的樣子”!但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和興趣。作為她的父母,鼓勵她去找到興趣所在,即使它們可能與你為她而設計的未來大相徑庭。

心理專家表示:

“當您出於自己的原因和期待,強迫孩子表現出色時,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可能出錯,即使他們看上去好像對了一樣。那可能只是表面。只有當孩子自己對一樣東西發自內心的感興趣時,情況才會不一樣。”

“如果被強迫喜歡你期待她做的東西,這會使孩子感到自己像個失敗者,感到強烈的壓力和受到控制。”

6.沒有過度保護孩子,但也不會沒有邊界,任由她冒險!

保護您的孩子並確保她的安全沒有問題。危險的是,當父母變得束手無策,從而禁止他們的孩子積極尋求各種不同的經歷和冒險時,就變得過度保護了。

優秀的父母會通過設定“深思熟慮後的界限”來指導孩子的行為。

ADVERTISEMENT

沒有界限的兒童通常會陷入很多麻煩或迷失方向(甚至長大後,因為沒有邊界感,也會對就業帶來諸多煩惱,人際關係也會遇到麻煩)。范·德·林登(Van der Linden)的建議: 為孩子的行為設定合理且經過仔細考慮的界限,很有必要。

做過父母後我們才知道:沒有哪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完全正確地為人父母。正如心理學家范·德·林登所說的: "成功育兒與您孩子的成績或學業成績無關。"但是,做到以上6點,這是“為您的孩子感受到更多的“安全感”的基礎”一個有足夠安全感的人,是自信的,自帶光芒,心中有陽光的。

這種基於“真誠的愛、對彼此的尊重、保持情感連接”的親子關係,這就是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父母的全部。

ADVERTISEMENT

青花比二狗更像陳園潤生的 ​​,像二狗和肉肉之女,小狗家族編外熊員
2024/01/15
誰家大貓熊半夜吃夜宵啊?就是這次跑起來亂七八糟的大貓熊云兒
2024/01/15

ADVERTISEMENT

黑料好多的搞笑男熊,大貓熊迎迎福氣超好,娶到了園潤的閨蜜
2024/01/15
大貓熊小奇跡大口朵頤胡蘿卜和竹筍,吃得津津有味、麻麻香!
2024/01/15
盼青媽媽啊,真的好能吃,我第一次見到臉這麼大的大貓熊!
2024/01/15
一只熱衷于挖煤的小女熊,花花的侄女香果女俠!
2024/01/15
大貓熊飛云含糖量100%,頂流女明星鏡頭感就是很強
2024/01/15
這只會站立叉腰的大貓熊,可是貓熊界的「雷佳音」 雪寶啊
2024/01/14
貓熊「莽小五」正式取名「莽燦燦」,沒一歲竟會自己蓋被,太牛
2024/01/14
緣小:別看我看起來‬像‬黑道‬大佬‬,是其實我是一個小甜瓜‬
2024/01/14